English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

1999-09-17 来源:光明日报 刘长兴 我有话说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学术界从多种视角对这种新发展观进行总结和概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在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发展观,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提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因此,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也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否定,人类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片面性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不否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相反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人类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且也是保护自然的能力。改造自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样,保护自然也是人主体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要解决的是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样一对基本矛盾。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在于自然环境的呵护,而它最终所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只不过它不仅仅关怀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而更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不仅不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主体性原则的否定,而且恰恰说明了人的主体性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更自觉的意义上成为世界的中心和主体。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立足于系统整体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成功地把系统理论运用于社会发展之中,认为“自然—经济—社会”三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三者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及相关性,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否则就会使系统内部结构失衡,发展陷入无序状态,从而破坏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所坚持的是一种辩证的、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其辩证性或合理性就在于,它既反对完全否定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的“自然中心主义”,也反对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界的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同时,又强调“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系统的高度整合、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今天,全球一体化趋势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也突出的表现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上。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为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其结果不仅影响自身的利益,也必然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诸如上游的森林砍伐导致了下游的洪水频繁,此国的大气污染导致了彼国的酸雨,这类事例是很普遍的。再比如,公海是公共的,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捕捞必然导致渔场日益衰竭;天空是公共的,水源是公共的,你排放一点污染,我也排放一点污染,久而久之,必然造成空气和河流的污染,而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可持续发展观注重系统整体发展的主张应当成为人类的共识,每个群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应当树立自觉的人类意识和全球意识。

从发展的历时性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动态系统。当代社会发展只能以上一代所遗留下来的基础为前提条件,同时它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应当以持续的和长远的获利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在发展问题上,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任何以今天利益牺牲明天利益的主张,任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现象,都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发展,都是与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可持续发展观所主张的是人类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的、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宗旨和主要特征。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系统的发展观,它所讲的社会发展是指广义的“社会”,是一个由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它注重系统内部关系的优化,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追求系统内部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如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在可持续发展观看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应仅仅以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为依据,而应当以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为依据。当然,在关于发展问题上,可持续发展观并不否定在社会系统发展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群体中,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但是必须看到,在发展问题上,可持续发展观所关注的不是人类局部的、暂时的效益,而是人类社会系统整体的、长远的效益,它始终把人类社会系统整体的最优化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